019年中國對外貿易形勢展望。
從外部來看,世界經濟穩步擴張,主要經濟體市場需求保持增長態勢,全球貿易有望延續復蘇態勢。但受全球范圍貿易摩擦加劇、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收緊、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溫等影響,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增大,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嚴峻復雜。
一是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增大。
過去幾年,世界經濟實現較快增長,一方面得益于經濟的周期性復蘇,另一方面得益于主要發達經濟體持續實施的寬松財政貨幣政策。展望2019年,這兩方面因素的支撐作用都將有所減弱。從周期角度看,主要經濟體工業生產、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等重要指標紛紛出現減速趨勢,發達經濟體房地產市場漲幅趨緩,顯示經濟由較快增長轉為平穩增長。
從政策角度看,美國特朗普政府減稅政策的刺激效應逐漸減退,美歐等發達經濟體還在收緊貨幣政策,全球宏觀經濟政策支撐經濟增長的力度減弱,而抑制作用明顯增強。特別是一些新興經濟體自身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又受到發達經濟體收緊貨幣政策外溢效應影響,經濟金融形勢嚴峻,成為威脅世界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風險。
全球科技創新迅猛發展,新能源技術、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等方興未艾,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涌現,深刻地改變了人類生產生活方式,但短期內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結構性失業等問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 中,將2019全球經濟增速預期由3.9%下調至3.7%,與2018年持平,預測面臨的風險偏于下行。
二是保護主義威脅全球貿易穩定增長。
近年來,隨著一些國家“逆全球化”思潮涌動,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對外貿易政策更加保守,貿易限制措施增多。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監測,從2017年10月中旬至2018年5月中旬,世貿組織成員實施了75項新的貿易限制措施,包括提高關稅、數量限制、增加進口環節稅收、加嚴海關監管等等,平均每個月實施11項,高于前一個報告期(2016年10月中旬至2017年5月中旬)平均每個月9項的水平。
世貿組織預計,受全球貿易摩擦加劇等因素影響,2019年全球貿易量增速將由2018年的3.9%回落至3.7%,連續兩年下滑。在主要經濟體中,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行為最為突出。全球貿易預警(Global Trade Alert) 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7月,美國出臺的保護主義措施占全球比重達到33%。其他一些經濟體貿易保護主義也趨于上升,全球貿易面臨的政策環境出現不利變化,保持穩定增長難度較大。
三是國際金融和商品市場波動可能加劇。
過去幾年,發達經濟體股市普遍上漲,大宗商品價格自低位反彈并企穩,其他一些經濟成為支撐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對世界貿易增長也發揮了積極作用。進入2019年后,國際金融和商品市場面臨的風險可能凸顯,波動性可能上升。從經濟基本面看,世界經濟增長下行風險增大,企業和投資者信心出現回落,金融投資和實體經濟投資都更趨謹慎,對金融資產和大宗商品價格形成抑制,但能源資源生產成本上升,又會對大宗商品價格形成支撐。
從流動性環境來看,發達經濟體加快緊縮貨幣政策,不少機構預計美聯儲2019年將加息3次,歐洲央行也將逐步縮減量化寬松規模,路透社預計各國央行2019年計劃從市場撤出的資金規模將超過注資規模,全球流動性收緊將沖擊金融和商品市場價格穩定,近期美國股市大幅下跌就與此有關。
從地緣政治形勢看,石油輸出國組織減產、美國重啟對伊朗制裁等因素加劇油價波動,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全球能源供應穩定;英國脫歐日期臨近,雙方遲遲未能達成協議,影響歐洲和全球金融市場信心。特別是,國際金融市場和大宗商品市場聯系密切,一個市場的波動會很快傳導至另一個市場,形成放大效應,對世界經濟貿易產生不利影響。
四是國際貿易規則面臨重塑。
在世界經濟格局加速調整、經濟全球化面臨挑戰之際,國際貿易規則新一輪重塑也在快速推進。多邊貿易體制面臨困境,不少成員推動改革,但關于改革的方向和舉措尚未達成一致意見。區域和雙邊貿易談判出現一些重要新趨勢,美歐同意開展“零關稅、零非關稅壁壘、非汽車工業零補貼”的貿易談判;美韓簽署新版自貿協定;美日就啟動貨物貿易協定談判達成協議;歐盟與新加坡簽署自貿協定;美墨加達成新的自貿協定,納入了針對所謂“非市場經濟體”的條款。
對此,中國認為,一個國家應當在相互尊重、平等協商、互利共贏的原則基礎上,憑借市場潛力、政策環境等要素,吸引貿易伙伴,建立自貿區的目的是便利成 員間的貿易,應該秉持開放包容的原則,不應該限制其他成員的對外關系能力,不應該搞排他主義。
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面臨的監管和限制也在增多。歐盟實施《通用數據保護條例》,嚴格保護用戶數據與隱私權,將對涉及歐盟企業和公民的跨境電商業務產生深遠影響;還制定了新的跨境電商增值稅規定,將取消對低于22歐元的進口商品免稅政策。美國啟動退出萬國郵政聯盟程序,各國對美跨境電商出口的快遞物流成本可能增加。
從內部來看,盡管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還在上升,一些進出口企業遇到暫時困難,但中國外貿發展的基本面良好,政策環境不斷改善,保持平穩發展、質量提升是有基礎有條件的。
一是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外貿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的十九大作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對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作出重大部署。各地區各部門積極落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不斷完善,將不斷增強中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優化了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配置,有力地改善了企業經營環境。2018年前三季度,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6%,與上年同期持平,企業成本和杠桿率均有所降低。經濟發展新動能不斷壯大,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孕育成長,傳統產業加快改造提升,參與高水平國際競爭的能力不斷增強。中國經濟的需求結構發生重大調整,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第一拉動力,2018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特別是4億中等收入群體消費快速升級,對優質商品和服務的進口需求穩步擴大。
二是中國進出口企業積極主動培育競爭新優勢。
近年來,面對國際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國內要素成本不斷提高的形勢, 廣大進出口企業堅定信心、迎難而上,主動轉動力調結構,積極推進創新發展,加大自主品牌、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研發投入力度,運用智能制造等先進技術改進生產流程,積極拓展國際營銷網絡,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得益于廣大企業的主動作為,中國出口主導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等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重要性日益凸顯,高附加值產品出口保持較快增長。
一批企業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外貿綜合服務、市場采購貿易等外貿新業態新模式,取得明顯成效。目前中國已經產生一批跨境電商龍頭企業,搭建了覆蓋范圍廣、系統穩定性強的跨境電子商務平臺,通過優化交易、金融、物流等環節,大幅提高了進出口效率,創造出大量新的貿易機會,使中小企業開展進出口貿易的潛力得到釋放。
三是全面擴大開放拓展了進出口市場空間。
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為外貿發展開拓 了市場空間。在“一帶一路”建設方面,2013-2017 年,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占對全球貨物貿易的比重由 25%提高到26.5%。目前,中國已與13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協議,隨著“一帶一路”建設深入推進,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中國外貿格局中的地位還將不斷上 升,多元化國際市場布局將進一步優化。“一帶一路”建設還 推動中西部從開放邊緣走向開放前沿,貿易潛力持續釋放, 為外貿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
在自由貿易區建設方面,中國已與25個國家和地區達成了17個自貿協定,自貿伙伴遍及歐洲、亞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2017年,中國與自貿伙伴的貿易額占中國對外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的比重分別達到25%和51%。目前,中國正與27個國家進行12個自貿協定談判或者升級談判。隨著自貿“朋友圈”擴大,中國外貿將迎來新的更大發展機遇。
在擴大進口方面,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行,共有172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會,3600多家企業參展,帶來了大量優質商品和服務,為豐富國內市場供應、滿足進口需求創造了良好條件。2018年,中國多次降低進口關稅,關稅總水平由2017年的9.8%降至7.5%,平均降幅達23%,將有力地促進外貿平衡發展。
四是外貿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外貿發展,面對當前復雜國際形勢,制定實施了一系列支持政策。9月1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促進外貿增長和通關便利化的措施,提出推進更高水平貿易便利化,2018年將進口和出口整體通關時間、進出口監管證件再壓減 1/3并降低通關費用,削減進出口環節審批,清理規范涉企收費;進一步降低進出口企業成本,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加快出口退稅進度,降低出口查驗率,擴大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鼓勵金融機構增加出口信用保險保單融資和出口退稅賬戶質押融資、加大對外貿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信貸投放,鼓勵和支持企業開拓多元化市場,擴大國內企業需要的原材料進口。
10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又確定完善出口退稅政策加快退稅進度的措施,為企業減負保持外貿穩定增長。中國政府積極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目前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總數達到35個,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達到14個,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政策不斷完善。這些政策舉措將將進一步鞏固和提振進出口企業信心,激發企業活力。
綜合分析,2019年中國外貿發展既面臨嚴峻挑戰,也蘊含新的發展潛力。
來源:焦點視界、商務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