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2020年3月1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感染人數累計報告確診病例79971例,累計死亡2873位,現有重癥7365位!
除了年齡偏大,復雜性基礎疾病,全身器官功能衰竭以外,尸體解剖結果顯示了另一不容忽視的問題——肺部大量粘液,嚴重通氣障礙!
鐘南山院士表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與SARS病理學表現不盡相同,肺組織切片并未出現嚴重的肺纖維化改變,仍然保留部分正常的肺泡結構,與此同時,大量黏液引起小氣道阻塞,炎性浸潤狀態相較SARS則更為突出,這一點也提示了重癥患者氣道管理的重要性。
部分重癥及危重癥患者出現自主呼吸與呼吸機不協調的情況,應用大劑量肌松藥物及鎮靜藥物進行干預后,黏液清除效率降低,盡管患者咳痰量不大,但瘀積的黏液將進一步加劇氣道阻塞,形成惡性循環。
鐘院士強調針對這類患者的治療,需要特別關注改變一些方式來幫助他們通氣。
近日,《法醫學雜志》官網更新發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尸體解剖專題,其中包括《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死亡尸體系統解剖大體觀察報告》。報告結果顯示,從尸體檢驗大體觀判斷,本例死者肺部損傷明顯,氣管腔內見白色泡沫狀黏液,右肺支氣管腔內見膠凍狀黏液附著,切面可見大量黏稠的分泌物從肺切面溢出,并可見纖維條索。這一最新的發現使新冠肺炎的排痰治療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劉良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道:“我們在顯微鏡下,確實發現有些死者肺部切面上有黏液性的分泌物,這可以提醒臨床治療提高警惕。目前看,肺泡的功能可能受到損傷,氣道又被黏液堵住,臨床上會出現缺氧的表現。所以要改善人的缺氧狀態,保持氣道通暢,必須對黏液進行稀釋或者溶解。在臨床治療上,如果黏液成份沒有化解,單純用給氧的方式,可能達不到目的,有時候會起反作用。正壓給氧的時候可能會把黏液推得更深更廣,會加重患者的缺氧。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病患遺體解剖發現死者肺部出現大量痰栓,而痰栓是由呼吸機使用所產生,致人缺氧而死。昨天開始,急救改用吸痰機,幫助武漢死亡人數減半,這需要感謝遺體捐獻者和同濟法醫系劉良教授團隊的努力。”對于這一報道,專家表示:“痰栓不是呼吸機導致的,而是由肺部黏液病變形成的,屬于疾病損害后的病理過程。”
排痰的作用毋庸置疑,專家也在相關解讀中強調了深度排痰的重要性,不過這跟呼吸支持并不沖突,呼吸支持跟排痰相結合才是最好的方案。
相對于新冠重癥患者的治療,規范氣道管理,預防交叉感染和醫患感染已引起廣泛重視。而對于中重度新冠患者尚未達到呼吸機及密閉式吸痰指征,甚至一些輕中癥患者,同樣可能存在有痰難以咳出,炎癥控制不佳,繼而可引起氣道或小氣道通氣功能障礙,甚至轉為重癥。
前不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癥醫學科羅哲主任作為馳援武漢的上海中山醫院醫療隊隊長,在接管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兩個重癥病區后,迅速發來求助訊息,他深知排除肺部深處的粘痰對于救治新冠患者的意義,而現有的祛痰藥物無法到達理想效果,人工輔助排痰及傳統吸痰存在一系列并發癥以及醫務人員傳染的風險;及時提出采用振動正壓排痰的方式來輔助排痰,有效通氣。
患者通過自主訓練,配合有效咳嗽,可達到深部排痰的目的,對于輕中度患者排痰適用,對于中重度有自主呼吸的患者亦可配合無創呼吸機序貫治療。
振動排痰治療是通過氣流的振動使粘滯的分泌物松動,通過呼氣時受阻力產生的正壓進而打開氣道,推動松解的分泌物從氣道內脫落,并從肺部遠端向中心氣道移動,有利于黏痰的咳出。該療法同時適用于急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呼吸功能康復。
振動排痰治療對于新冠肺炎的臨床價值:
1.改變異常呼吸模式;
2.有效促進排痰;
3.增加有效通氣量;
4.增強呼吸肌肌力;
5.緩解呼吸困難癥狀;
6.鍛煉肺部功能;
7.提高運動耐量;
8.減少(重癥)住院天數;
9.促進疾病康復。
詳情請咨詢黃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