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nCoV感染肺炎防治的
華西護理緊急推薦
——高風險護理操作的防控要點(V1.0)
呼吸道疾病患者氣溶膠和分泌物噴濺暴露是醫護人員感染的高風險因素。研究顯示,氣管插管、吸痰以及霧化器治療等操作會產生大量的氣溶膠和飛沫,暴露于這類高風險操作的醫護人員與非暴露者相比,感染率增加2.86倍。為有效防控2019-nCoV感染,高效安全實施護理操作,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護理團隊基于文獻,結合臨床實踐經驗,通過專家共識,提出高風險護理操作防控要點推薦意見(第一版)。 一 高風險護理操作的識別 1.可能被患者體液、血液、分泌物噴濺的操作。 2. 為疑似患者或確診患者實施可能產生氣溶膠的操作。 1. 吸痰護理 2. 霧化吸入 3. 機械通氣 4. 氣管切開護理 5. 動靜脈穿刺 6. 氣管插管 7. 咽拭子標本采集 二 高風險護理操作的防控原則 (一)操作中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等噴濺時:需戴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穿防滲長袖隔離衣、戴乳膠手套。 (二)為疑似患者或確診患者實施可能產生氣溶膠的護理操作(開放式吸痰、氣管切開護理、無創通氣、霧化吸入、氣管插管、咽拭子標本采集等)時: 1. 在接觸隔離和飛沫隔離的基礎上采取空氣隔離措施。 2.佩戴醫用防護口罩(N95或更高級別),并進行密閉性能檢測。 3. 眼部防護(如護目鏡或面罩)。 4. 穿防體滲的長袖隔離衣和防護服,戴雙層乳膠手套。 5. 操作應當在通風良好(即每小時至少要換氣12次的負壓病房,或至少達到160升/秒/人的換氣量的自然通風房間)的房間內進行。 6. 房間中人數限制在患者所需護理和支持的最低數量。 三 高風險護理操作的操作要點 (一)吸痰護理 1. 對于氣管切開及氣管插管患者,原則上使用密閉式吸痰技術。 2. 痰液通過傳染病房設定的標準污水排放管網排放。條件不具備時,痰液收集器中加入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收集器滿2/3后及時傾倒入患者衛生間下水道,立即沖走。
1. 非負壓病房強烈不建議通過霧化吸入途徑給藥,以防氣溶膠的產生和聚集。 2. 在不具備負壓病房的條件下而必須進行霧化吸入時,需使用面罩進行霧化,開窗通風。不能通風者在每次霧化后,在每日2次室內循環風消毒的基礎上追加循環風消毒和房間內物體表面清潔消毒。 3. 無創正壓通氣過程中需霧化吸入治療的,應使用螺紋T型霧化裝置,串聯于呼吸機管路和面罩間。
(三)機械通氣患者的護理
(1)在呼吸機端口連接細菌過濾器。除送氣端口外,尤其注意在排氣孔前端加裝過濾器,以減少新冠病毒的排出,并在阻力增大時及時更換。
2. 注意無創呼吸機管排氣孔朝向一側,而非正對患者或醫護人員。
3. 呼吸機表面擦拭消毒每日3次(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作用30分鐘后,用清水擦拭干凈。
4. 終末處理:再次按照上述方法對呼吸機表面進行擦拭消毒,更換呼吸機機身內置過濾膜及外接細菌過濾器。在未進行徹底內部清潔消毒前,該呼吸機明確標識,僅限確診“新冠”患者使用。
5. 需使用一次性管道,一人一用。使用后管路裝于雙層黃色垃圾袋密閉盛裝,并標明“新冠病毒感染”字樣,按醫療廢物處理。
6. 對于重復使用的各種接頭,用雙層黃色垃圾袋盛裝,標明“新冠病毒感染”字樣密閉運送至洗漿消毒供應中心處理消毒滅菌處理。
(四)氣管切開護理
1. 行氣管切開前吸痰一次,避免在氣切過程中,患者大量排痰。
2. 在清洗氣切傷口時,不要拆下封閉式吸痰管,避免操作中患者咳嗽排痰噴濺出管路外。
3. 操作及更換封閉式吸痰管時,動作輕柔,避免刺激引起患者咳嗽。
(五)動靜脈穿刺
1. 建議通過外周靜脈留置針給藥,減少穿刺頻次。若有條件,使用無針式接頭。
2. 無需96小時常規更換留置針,使用過程中,加強對穿刺點周圍觀察,出現靜脈炎等不良反應時,及時更換留置針。
3. 動靜脈穿刺過程中,操作規范,嚴防銳器傷的發生。
(六)氣管插管
1. 氣管插管配合時,安排能順利完成該操作的最低護理人員數量。
2. 強烈建議使用一次性球囊在氣管插管前行手動通氣。若循環使用的球囊用雙層黃色垃圾袋盛裝,標明“新冠病毒感染”字樣密閉運送至洗漿消毒供應中心處理消毒滅菌處理。
(七)鼻/咽拭子標本采集
1. 環境寬敞,通風良好。
2. 操作間人數限制, 由操作者單人完成。
3. 操作間物體表面擦拭消毒3次/天(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空氣消毒2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