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氣道的建立,上呼吸道正常的濕化、加溫功能消失,防御功能減弱;下呼吸道水分丟失增加、黏膜干燥、形成痰痂后不易排除,呼吸道抗感染的能力明顯下降。有研究表明肺部感染隨氣體濕化程度的下降而升高。因此,氣道濕化能稀釋痰液黏稠度、促進有效排痰,是保持呼吸道通暢的重要措施。
一、氣道濕化方法
臨床上常用的氣道濕化方法有以下幾種,臨床工作中應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靈活應用,合理維持氣道濕化,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1.濕紗布覆蓋法
濕紗布覆蓋法是臨床上傳統的做法,用生理鹽水紗布濕敷氣管套管外口,可增加吸入空氣的濕度,可防止空氣中的灰塵、微粒進入氣道。缺點:這種方法不能解決呼吸道水分從氣管切口處不斷大量的丟失,且吸痰時反復取走濕紗布亦增加感染機會。
2.套管內滴藥法
將滴管輕輕插入氣管深部,將濕化液緩慢推注2~4ml/次,邊推邊往上提取滴管。此方法的不足在于人工氣道得不到持續濕化的要求,痰液黏稠易形成痰痂,濕化液溫度低于體溫,液體滴人下氣道內易誘發氣道痙攣并引起刺激性咳嗽、憋氣、呼吸和心率加快、血壓增高。
3.氣道灌洗法
此法多用于有大量黏液或膿痰時,能夠刺激氣管,在患者吸氣時,將生理鹽水10ml注入氣管套管內,保留15s,吸出。選擇此方法要嚴格掌握其適應證,應選擇清醒、咳嗽反應敏感、體質好的患者。由于一次氣道滴藥量大,易使患者產生刺激性咳嗽、憋悶、心率增快、SpO2下降、血壓升高等并發癥,同時滴注使痰液頻繁進入氣道;將大量細菌帶人氣道而增加了感染機會等,所以氣道灌洗法不能成為常規操作方法。
4.超聲霧化和氧氣射流霧化
在超聲波和氧氣驅動下,濕化液以霧化顆粒的形式進入呼吸道,顆粒較小且均勻,對呼吸道刺激小,濕化均勻,可較好地降低痰液的黏稠度,霧化顆粒可以廣泛分布并較好吸收,抗感染效果明顯。
5.微量泵持續給藥法
由于濕化液量少,對氣道刺激小,不易引起刺激性咳嗽,且持續濕化符合氣道持續丟失水分的生理需要,是理想的氣道濕化方法,但因微量泵收費高的限制,目前臨床應用不廣泛。
6.人工鼻使用
人工鼻可以選擇臺灣愷得一次性人工鼻,在使用的時候,人工鼻使呼出與吸入的空氣有加溫保濕作用,可阻擋大顆粒菌塵,可有效地預防肺部感染和改善肺功能。
7.呼吸濕化器聯合文丘里裝置濕化給氧
呼吸濕化器能提供相對濕度100%、溫度接近37℃的濕化氣體;而文丘里裝置是利用氧射流產生的負壓從側空帶人一定量的空氣,以稀釋氧氣后使氧濃度得到精確控制。建議采用費雪派克MR850呼吸濕化器聯合文丘里空氧混合閥裝置,可提供符合生理需要的、核心體溫下的飽和氣體,能有效控制氣道內濕度,調節吸氧濃度,改善低氧血癥,降低氣管套管堵管率。
二、濕化液的選擇
0.9%氯化鈉溶液
我們知道,促進痰排出的方法是使痰液充分水合。但是研究顯示,生理鹽水與黏液即使用力搖晃也沒法混合。也就是說生理鹽水無法直接與痰液混合達到稀釋并排出痰液。
此外,0.9氯化鈉溶液進入氣道后,由于肺表面水分大量蒸發,從而使電解質沉積與肺泡與支氣管表面形成高滲狀態并引起支氣管水腫,影響氣體交換。國外研究也證明滴入生理鹽水對稀釋或溶解分泌物是無效的,且容易引起患者的嗆咳,臨床上宜慎用。所以美國呼吸治療學會(AARC)指南指出,生理鹽水滴注對人工氣道管理是無益的。
0.45%氯化鈉溶液
使用0.45%氯化鈉溶液進行氣道濕化,可以降低痰液黏稠度,使痰液稀薄,防止痰栓形成及刺激性咳嗽的發生,降低肺部感染的發生率。
該溶液為低滲,進入氣道后水分經過蒸發濃縮形成的溶液滲透壓恰好與人的正常生理需求相符。
無菌蒸餾水
為低滲液體,具有較強的痰液稀釋能力。可應用在分泌物粘稠、量多,需要積極排痰的患者。
但因為低滲,可通過滲透作用進入細胞內,長時間大劑量使用會導致氣道黏膜水腫,進而增加氣道阻力,影響痰液排出。
1.25%碳酸氫鈉溶液
該溶液具有皂化作用,可使痰痂軟化,痰液變得稀薄,從而有利于痰液排出。此外,該溶液可使氣道局部形成弱堿性環境,抑制真菌生長,降低呼吸道感染發生率。當然,大量使用可能出現抽搐,堿中毒,肌肉疼痛及組織水腫,進入加重肺水腫。
總結:現已不將生理鹽水作為常規氣道濕化液的選擇,當生理鹽水進入支氣管內由于呼吸水分蒸發快,鈉離子沉淀在肺泡支氣管形成高滲狀態,引起支氣管水腫,不利于氣體交換;實驗證明,0.45%氯化鈉濕化效果優于生理鹽水,0.45%氯化鈉吸人后在氣道內濃縮后,使之接近生理鹽水,對氣道無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