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上常用的氣道濕化方法有以下幾種,臨床工作中應針對患者的不同情況靈活應用,合理維持氣道濕化,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1、濕紗布覆蓋法
濕紗布覆蓋法是臨床上傳統的做法,用生理鹽水紗布濕敷氣管套管外口,可增加吸入空氣的濕度,可防止空氣中的灰塵、微粒進入氣道。缺點:這種方法不能解決呼吸道水分從氣管切口處不斷大量的丟失,且吸痰時反復取走濕紗布亦增加感染機會。
2、套管內滴藥法
將滴管輕輕插入氣管深部,將濕化液緩慢推注2~4ml/次,邊推邊往上提取滴管。此方法的不足在于人工氣道得不到持續濕化的要求,痰液黏稠易形成痰痂,濕化液溫度低于體溫,液體滴人下氣道內易誘發氣道痙攣并引起刺激性咳嗽、憋氣、呼吸和心率加快、血壓增高。
3、氣道灌洗法
此法多用于有大量黏液或膿痰時,能夠刺激氣管,在患者吸氣時,將生理鹽水10ml注入氣管套管內,保留15s,吸出。選擇此方法要嚴格掌握其適應證,應選擇清醒、咳嗽反應敏感、體質好的患者。由于一次氣道滴藥量大,易使患者產生刺激性咳嗽、憋悶、心率增快、SpO2下降、血壓升高等并發癥,同時滴注使痰液頻繁進入氣道;將大量細菌帶人氣道而增加了感染機會等,所以氣道灌洗法不能成為常規操作方法。
4、超聲霧化和氧氣射流霧化
在超聲波和氧氣驅動下,濕化液以霧化顆粒的形式進入呼吸道,顆粒較小且均勻,對呼吸道刺激小,濕化均勻,可較好地降低痰液的黏稠度,霧化顆粒可以廣泛分布并較好吸收,抗感染效果明顯。
5、微量泵持續給藥法
由于濕化液量少,對氣道刺激小,不易引起刺激性咳嗽,且持續濕化符合氣道持續丟失水分的生理需要,是理想的氣道濕化方法,但因微量泵收費高的限制,目前臨床應用不廣泛。
6、人工鼻使用
使用人工鼻時,使呼出與吸入的空氣有加溫保濕作用,可阻擋大顆粒菌塵,可有效地預防肺部感染和改善肺功能。
7、呼吸濕化器聯合文丘里裝置濕化給氧
呼吸濕化器能提供相對濕度100%、溫度接近37℃的濕化氣體;而文丘里裝置是利用氧射流產生的負壓從側空帶人一定量的空氣,以稀釋氧氣后使氧濃度得到精確控制。建議采用費雪派克MR850濕化器聯合文丘里空氧混合閥裝置,可提供符合生理需要的、核心體溫下的飽和氣體,能有效控制氣道內濕度,調節吸氧濃度,改善低氧血癥,降低氣管套管堵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