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斷呼吸。
去除蓋被,解開衣領,暴露胸部,便于觀察。如果患者出現以下情況,可實施搶救:
①無效或低效呼吸:呼吸頻率過慢,小于10次/分,或出現淺快呼吸等;
②呼吸暫停及心動過緩,小于40~45次/分;
③發紺、氧分壓小于50mmHg或氧飽和度小于88%。
2.立即通知醫生。
3.確保周圍環境安全,無有毒氣體,向患者及其家屬做好解釋說明。
4.連接簡易呼吸器球囊各部件及氧氣,氧流量>10L/min。目前認為,心肺復蘇期間經驗性使用100%的吸氧濃度能優化動脈血氧含量,增加氧輸送,因此建議在自主循環恢復前給予100%的吸氧濃度是合理的。但一般患者長時間100%吸氧有潛在的危害。
5.開放氣道:搶救者位于患者的頭頂上方,用下頜前沖法開放氣道。
6.以鼻梁作參照物,用面罩罩住患者口鼻。采用CE手法固定面罩,右手擠壓球囊,按緊不漏氣,并保持氣道通暢。如有3人操作,一人持面罩并同時保持氣道通暢,另一人用雙手擠壓球囊,第三人進行胸外按壓。對于無自主呼吸的患者,擠壓頻率為10~12次/min;對于有自主呼吸的患者,盡量在吸氣時擠壓球囊。1L球囊的擠壓幅度約為球囊的1/2~2/3,2L球囊的擠壓幅度約為球囊的1/3。搶救者數1001,放松時數1002,1003,如此有規律地數數、擠壓、放松。患者的胸部起伏后再給下一次。
7.在使用簡易呼吸器搶救病人時,要評估通氣效果,觀察患者胸廓運動、生命體征,聽診呼吸音,觀察皮膚顏色、氧飽和度讀數以及腹部有無膨隆等。
8.搶救結束后妥善安置患者,并做好搶救記錄。
9.使用簡易呼吸器搶救有效的表現:擠壓時可見胸廓隆起,聽診時有呼吸音存在,氧飽和度逐步上升,2分鐘內達到97%以上,面色口唇轉為紅潤,意識狀態有改善,心律失常有改善。